我們來解釋所謂的「睡眠倒退期」究竟是什麼呢?寶寶還有機會睡好嗎?
睡眠倒退期(睡眠震盪期)的發生月齡、徵兆和應對方式
2023 Aug 16 睡眠基礎 新生兒(0-4個月) 嬰幼兒(4-18個月) 學齡前(18個月以上)
不少爸媽會告訴我,孩子原本睡得還可以,某幾天甚至能睡過夜,但是在某個時期突然「變身」為難睡寶寶。拜問google 大神,會跳出來一個詞叫做「睡眠倒退期」。難道是寶寶的睡眠開了倒車,從此不再好睡嗎?這篇文章,我們來解釋所謂的「睡眠倒退期」究竟是什麼呢?寶寶還有機會睡好嗎?
發生月齡
睡眠倒退期是指原本睡眠模式已經穩定的孩子,在某些時期突然睡得很差。發生的月齡,普遍認為有以下時期。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所有的震盪,有些孩子可能只經歷其中一兩個階段,所以家長其實抱持著平常心就好,不需要太過緊張。
- 6-8週
- 4個月
- 8-9個月
- 12-15個月
- 2歲前後
睡眠倒退期雖然叫做「倒退」,但他通常與孩子的感知發展、動作發展、小睡轉換期這些發展有關。所以好眠師希望把它正名為「睡眠震盪」,這些睡不好的現象,通常是配合孩子的階段性發展,而有「短期」睡不好的情況。所以實則為孩子發展的「進步」,而不是指孩子睡眠走回頭路,會越睡越差的意思。
在台灣,有時候會把「睡眠倒退/震盪」跟「猛長期」混為一談。猛長期指的是嬰幼兒在某段時間快速增長體重和身長的時期,伴隨討奶頻繁、情緒不安易怒。某些寶寶會因此在半夜更容易醒來討奶而造成更多夜醒,但有些寶寶反而睡眠需求增加,睡得比平常更多。所以我們可以說,猛長期「有可能」是造成睡眠震盪的原因之一,但兩者不完全一樣。
睡眠震盪的徵兆有哪些?
通常第一個爸媽發現寶寶睡眠震盪的月齡是3-4個月,原本寶寶的夜晚睡眠越拉越長,小睡也還算穩定,但突然在3-4個月時夜醒頻頻,或者小睡30分鐘就醒來。大致來說,每一段睡眠震盪通常會有以下狀況:
- 原本睡過夜的寶寶突然夜醒好幾次,或者是有早醒的狀況。
- 白天的午睡時間變短,但看起來又像沒睡飽。
- 原本入睡順利的孩子,突然入睡困難、難哄睡、入睡拖延。
- 已經排除生病、長牙或等身體因素,寶寶的睡眠問題持續超過一週。
- 白天情緒也比平常不穩定,容易煩躁。
要留意這些徵兆要自己跟自己比,假設你的孩子原本就有這些現象,那他不是睡眠震盪,而是原本就存在的睡眠問題。
各月齡睡眠震盪的原因、應對方式
- 6-8週:不明顯,少部分孩子會發生。這時候是新生兒啼哭高峰期,原本孩子就會睡得比較差。再加上母體殘留的褪黑激素幾乎消失,寶寶正開始自己產生褪黑激素的身體變化。新生兒吃飽睡睡飽吃的模式,也在此時開始改變,所以看起來沒有第一個月睡得好。
應對方式:寶寶睡眠日夜區分之後,睡眠環境無論白天夜晚都保持黑暗
- 3-4個月:明顯,較常發生。大約在4個月左右,寶寶的睡眠週期從兩段變成四段。這代表寶寶的睡眠模式開始像成人一樣,會有不同階段的睡眠轉換。簡單來說,就很像原本寶寶的睡眠被震動兩次,現在變成四次。這個影響是夜醒增加、小睡也比較容易睡短,此階段也容易有翻身大動作的影響。
應對方式:練習自行入睡、自行接覺
相關文章:優雅度過四個月睡眠震盪
- 8-9個月:明顯,較常發生。在8-9個月齡通常是一連串大動作的發展(爬行、扶站),分離焦慮也常在此時出現,寶寶變得比平常更加黏人。此外,小睡轉換期也在這個月齡出現。種種變化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很刺激,容易有夜醒、早醒,或半夜爬起來玩(夜醒久)的現象。
應對方式:保持作息規律、不要增加哄睡強度
- 12-15個月:不一定會發生。這段睡眠震盪通常跟「學走」有關,同樣伴隨著分離焦慮高峰期。這階段的睡眠問題常常與「小睡」有關,有些孩子睡兩次小睡睡不進去,或者第二次小睡落在傍晚,導致整天作息大亂,產生其他睡眠問題(夜醒久、早醒)。
應對方式:調整小睡時間和長度、保持作息規律
- 2歲前後:斷斷續續發生。孩子的語言進步,認知能力也來到新的里程碑,孩子們開始挑戰父母教養的界線(傳說中的兩歲不要不要期)。反應在睡眠上,常常是「入睡拖延」和「午睡不睡」,所以父母以為孩子精力旺盛不需要這麼多睡眠。但孩子又會因為過度疲累,情緒更焦躁,變成白天影響夜晚,夜晚又影響白天的惡性循環。
應對方式:持續提供午睡機會、溫柔而堅定的教養方式
相關文章:兩歲睡眠震盪期(倒退期)
照顧者要如何面對睡眠震盪?
每次談到睡眠震盪,我都會想提醒爸媽,在養育孩子上,要有一個心態是「孩子兩歲之前,會不斷的變化」。孩子正在急速發育,變化就是常態,我們要擁抱變化,而不是抗拒變化。
當我們是用「打怪」的方式在看待孩子每個階段的變化,就會覺得養孩子好累,怎麼有無止盡的考驗,打完一個又接著一個沒完沒了。但如果我們能預先知道,每個階段孩子原本就會有合理的改變,就會像有看「氣象預報」的登山者。你會知道要帶哪些裝備,事先要做好哪些生活調整,心情自然能比較平靜,來看待孩子當下的成長。
我們看到的是孩子成長的「進步」,而不是睡眠短暫的「退步」
而這些改變也是提醒我們在照顧孩子上,或許可以來到下一階段了。比方說,因為睡眠模式轉變引起的四個月睡眠震盪,也在暗示照顧者過去的哄睡方式可能需要改變了!又比如八個月的睡眠震盪,就可以著重在動作的練習,還有小睡作息的調整。口袋有祕技法寶,就不會無計可施。
許多長期的睡眠問題,其實是在睡眠震盪時期,爸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只能帶入更高程度的安撫,進而養成新的睡眠依賴。造成長期睡眠問題的,並非睡眠震盪本身,而是新的睡眠依賴,產生新的睡眠問題。
短期的睡眠震盪終究會過去,長期的睡眠習慣會留下來
睡眠震盪就像是暫時的風暴,來勢洶洶,但終究會過去。我們在風暴中一步步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我們會更加認識自己的孩子,找到適合的育兒模式。每一次的震盪不只是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進步。無論是睡眠震盪,還是育兒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在學習用愛與智慧編織美麗的回憶。
- 想知道好眠師更多育兒、睡眠分享,歡迎加入免費電子報,每週一我都會分享有料實用的概念給你
- 想要有系統地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歡迎購買好眠學苑課程,一起加入培育「好眠寶寶」
- 想吸收更多寶寶睡眠知識,可以追蹤好眠師 IG(圖文為主)和 Podcast「好眠寶寶,自信媽咪」
- 想了解睡眠諮詢的過程和故事,可以購買好眠師與親子天下合作的新書「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建立育兒信心,讓你和0-6歲孩子睡飽睡好」(電子書同步在 Kobo & Readmoo 上架)
關於好眠師
好眠師姜珮(Peggy)是好眠寶寶・寶貝的睡眠顧問創辦人,由美國家庭睡眠學會(Family Sleep Institute)和 國際嬰幼兒睡眠顧問(IACSC)認證的寶寶睡眠顧問,協助你解決各階段孩子的睡眠問題(包含夜醒、哄睡、睡眠不足等),建立孩子的健康睡眠習慣。
想了解更多嬰幼兒睡眠知識?好眠學苑 開課囉!
好眠學苑 I 官方網站 I IG I 臉書粉專 I Podcast I 訂閱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