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像蒲公英一樣,到哪裡都可以長得很好,適應力極強。而有些孩子則像蘭花,需要比較特定的環境與照料,才能好好長大,但如果掌握到技巧,他仍然能長得很好。
家有高需求、高敏感孩子,該怎麼辦?
2023 Feb 22 睡眠基礎 新生兒(0-4個月) 嬰幼兒(4-18個月) 學齡前(18個月以上)
拿到嬰幼兒睡眠顧問認證,是成為好眠師的第一步,但進入這行越久,會越謙卑地知道還有很多是我們要持續探索的。每年我會安排不同的進修計畫,從美國、加拿大、英國、紐澳的專業機構,與小兒科醫生、臨床心理師、兒童發展專家等... 吸收最新的睡眠和小兒知識。這個月是我的「進修季」,聽了幾場課程非常有趣,其中有兩場是討論孩子的氣質,是如何影響睡眠。
在聽這場課程時,我不由得想起一位朋友。這位朋友的孩子氣質屬於「非常困難的」,無論是白天的照顧,還是夜晚的睡眠,都讓照顧者費盡心力。還記得幾年前我和他們吃飯,他的女兒對周遭的一切都非常警覺。當有「男性」出現在周遭時,就會放聲大哭(是的,他的雷達偵測是週遭不能有爸爸以外的男性)。那時候,蘇打爸剛好進餐廳拿個東西給我,朋友的女兒就哭得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只能草草結束飯局。這位朋友告訴我,他後來非常辛苦崩潰的渡過那幾年育兒時光,有好幾次都想帶著女兒跳樓,自己怎麼撐過來的都不知道。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孩子就屬於這類氣質?
多數的睡眠書不會把「寶寶氣質」納入討論,而是針對特定氣質來延伸睡眠的應對手法。但是從好眠師的經驗還有許多研究來看,不同孩子的氣質其實會大幅度的影響睡眠狀況。
所以你會發現,為什麼睡眠訓練在某些嬰幼兒身上,會有截然不同的成效。有的孩子無痛睡過夜,有的孩子可以大哭兩小時以上。你也會發現,親密育兒的方式,在某些孩子身上非常管用,但某些家庭卻疲憊不堪,孩子好像沒有要「放手」或者滿滿安全感的那天。
寶寶氣質的分類
目前以孩子氣質來分類的研究有不少,其中台灣爸媽最耳熟能詳的是 Dr. William Sears 的「高需求寶寶」和 Dr. Elaine Aron 的「高敏感族」。這兩個形容詞氾濫到,每週至少有一組家庭來跟我說他的孩子是「高需求」或者是「高敏感」。還有其他沒有被翻譯成中文的 “Active alert child(警覺型孩子)” 、”Spirited Child(精力充沛型)”、“unsettle-irritable(煩躁易怒)“等等不同類型的氣質。研究下去你會覺得自己家孩子蠻乖的~
而這類比較困難的孩子(以下統稱「困難型孩子」),在小嬰兒時期,有更高比例的哭鬧、腸絞痛、胃食道逆流,甚至是食物不耐症、呼吸中止症、耳朵感染等等.... 而且.....「多數會伴隨著睡眠問題」,這代表白天應對孩子已經超級辛苦的爸媽,晚上也無法好好休息。
好眠師個案中也有一定比例屬於困難型孩子,他們需要與照顧者更多的互動和關注,在睡眠調整過程需要注意的環節也比一般個案還多。這些父母通常會這樣形容自己的小孩....
「無法自我安撫」
「永遠精力充沛」
「不願意睡覺」
「情緒會瞬間失控,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就尖叫」
「一點枝微末節的改變都會注意到,而且讓孩子很抓狂」
「非常堅持,可以跟你耗很久」
…..
困難型孩子,就像養了嬌貴的花
如果把各個氣質理論派別稍微統整一下,會發現這類困難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周遭環境的改變,而反應過度,因為他們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加敏銳、堅持,也好奇。我很喜歡一個形容孩子氣質的花比喻,有些孩子像蒲公英一樣,到哪裡都可以長得很好,適應力極強。而有些孩子則像蘭花,需要比較特定的環境與照料,才能好好長大,但如果掌握到技巧,他仍然能長得很好。
是的,雖然孩子的天生氣質通常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但還是可以透過爸媽的教養,來引導到比較好的方向。有個好消息,想要分享給「困難型孩子」的家庭。如果看看這些「困難型孩子」讓你難熬的特點,你會發現他們也是長大之後很好的人格特質,比方說...
對周遭事物很敏感 —> 洞察力、敏銳度
對想要的事物莫名堅持 —> 毅力、追求完美
情緒反應激烈 —> 同理心、感受力
而這些,不就是現今很多成功人士所需要擁有的能力,或者人格特質嗎?
那麼.... 「困難型孩子」的睡眠該怎麼辦?
我們回到睡眠來看,針對「困難型孩子」我們不能只看睡覺時間,而要把一整天的活動拉出來看。孩子的感官處理速度比大人慢了十倍,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精力來消化外在資訊。而對於「困難型孩子」來說,對於外在環境、活動會更加敏感,容易被過度刺激。而這些白天的刺激,會讓白天小睡睡不著,夜晚睡得也不好。
以下是給照顧者的幾個建議:
- 睡眠儀式、作息規律,這些「規律」對困難型孩子更為重要
- 安排作息時,走固定/規律作息會更適合,睡眠訊號通常在這類孩子身上很難察覺
- 留意一整天的活動,尤其避免過度刺激的主題(例如:慎選書、影片的內容),這些都可能影響整晚睡眠
- 睡眠轉換期或者做睡眠調整時,會需要循序漸進
- 在睡眠上先求「進步」,才講「目標」
家中有「困難型孩子」,爸媽更需要肯定自己
對於這類的孩子,更需要給予更多鼓勵的其實是他們的爸媽。從美國心理學者 Macall Gordon 的調查來看,「困難型孩子」的父母通常...
- 心理和生理都感到精疲力盡
- 第一年自認有憂鬱症比例高
- 對自己當父母的能力感到懷疑
哇!也就是說,這些父母比一般家庭付出更多的心力和體力,但他們自我認同卻更低,有些甚至認為是自己照料不當引起的呢!針對困難型孩子,的確也沒有所謂標準做法。我還蠻鼓勵這些家庭,擁有個同溫層取暖社群,還有找到幫自己補血的管道。我們該做的不是找到「最好的育兒方式」,而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嘗試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個能長久支撐你走下去的模式。加油了!
相關文章:孩子的天生氣質可以改變嗎?
- 想知道好眠師更多育兒、睡眠分享,歡迎加入免費電子報,每週一我都會分享有料實用的概念給你
- 想要有系統地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歡迎購買好眠學苑課程,一起加入培育「好眠寶寶」
- 想吸收更多寶寶睡眠知識,可以追蹤好眠師 IG(圖文為主)和 Podcast「好眠寶寶,自信媽咪」
- 想了解睡眠諮詢的過程和故事,可以購買好眠師與親子天下合作的新書「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建立育兒信心,讓你和0-6歲孩子睡飽睡好」(電子書同步在 Kobo & Readmoo 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