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是不肯小睡,而是他小睡睡不進去
寶寶不願意小睡怎麼辦?
2024 Mar 24 睡眠基礎 新生兒(0-4個月) 嬰幼兒(4-18個月) 學齡前(18個月以上)
無論是小嬰兒或者是小童、大童,都有可能遇到一種情況,就是「抗拒小睡」。不管是你的寶寶從出生到現在都在抗拒小睡,還是近期才發生,都適用這篇文章的建議。
為什麼寶寶不肯小睡?
瞭解寶寶為何不肯小睡之前,先瞭解為何我們人之所以會想睡覺。人的睡年主要由「生理時鐘」和「睡眠壓力」兩種方式來驅動:
「生理時鐘」:生理時鐘的建立與褪黑激素的分泌有關。人的生理時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理時鐘掌管我們何時該長睡眠、何時清醒活動。
「睡眠壓力」:當寶寶醒來的時間越長,他的睡眠壓力越大,睡眠壓力也是媽媽界俗稱的「清醒時間」,寶寶要醒來多久,才會有睏意?才會想睡覺?
而幫助寶寶小睡順利入睡的最重要因素是「睡眠壓力」。簡單來說,就是寶寶入睡的時候有多累?
當睡眠壓力不夠時,性情溫和的寶寶,可能一開始會在嬰兒床翻來覆去,自己玩了起來,最後才放聲大哭要你協助他。睡眠壓力不夠,也有可能很快睡著,但是小睡總是短短的就起床(短小睡)。但好眠師更常遇到的是寶寶醒來的時間太長,睡眠壓力過大,疲憊爆表。這時候寶寶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會激增,讓他們過於興奮而無法入睡。
所以寶寶不是不肯小睡,而是他小睡睡不進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調整寶寶睡眠時,規律作息那麼重要。
其他抗拒小睡原因
除了睡眠壓力之外,生病、長牙、大動作發展和房間環境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的小睡能力。前面三者是暫時因素,適用於「近期」才抗拒小睡的孩子。「房間環境」則是另一個重要基礎,尤其那些對於外在環境特別「敏感的寶寶」,還有重玩不重睡的「好奇寶寶」,環境的影響會更明顯。
寶寶小睡的地點仍然是獨立安全的嬰兒床,我們需要提供一個涼爽、黑暗、相對安靜的環境給寶寶。幫助寶寶隔開外在環境干擾,減少刺激源。如果你剛從外面回到家裡,或者寶寶看起來還沒準備好入睡。睡眠儀式可以幫助寶寶放鬆下來,為入睡做準備。睡眠儀式不需要很長或很複雜,大多數寶寶只需要5-10分鐘就可以了。
想知道托育的寶寶小睡怎麼睡、以及在外該怎麼小睡,可參考這堂「托育環境&在外的睡眠」直播回放課
寶寶抗拒小睡時,爸媽的「確認步驟」
假如你的寶寶也是有不肯小睡的問題,可以依照下列步驟來確認原因:
- 檢查作息:寶寶上次睡覺是什麼時候?是不是太早或太晚放床了?請參考好眠學苑課程,瞭解適合不同月齡的作息規劃。
- 確保環境:儘可能保持房間十分黑暗,即便日正當頭,當寶寶進到完全黑暗的房間時,就是很明確的睡眠暗示。我這邊說的黑暗,是能多暗就有多暗,伸手不見五指最好。另外,也留意房間是否涼爽,尤其現在進入夏日,如果房間太熱,寶寶也很容易無法入睡,或睡得十分焦躁不安穩。
- 睡眠儀式:當寶寶不肯小睡時,有可能他覺得你突然哄睡或把他放在小床上這個舉動很莫名其妙。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簡單的睡眠儀式,短短但規律的儀式就是暗示寶寶的大腦,即將要入睡了,身體可以放鬆下來。
- 自行入睡:當家長在入睡時加入「太多哄睡」時,反而會變成干擾。比方說餵奶過多造成腸胃不舒服,或者照顧者的花式哄睡變成刺激源,寶寶捨不得離開你入睡。這類狀況,會需要孩子培養自行入睡習慣,讓入睡更容易,對於拉長小睡也有很好的效果。不過睡眠訓練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也有不同方法可選擇,建議家長要準備好才操作,心血來潮的「試試看」反而會增加失敗機率。關於自行入睡的方法,我在好眠學苑有分享實際的步驟。
無論你的寶寶是剛出生的新生兒還是頑皮的小童,保護好小睡對於一整天的精神都十分重要。如果你有小睡問題,歡迎來信與好眠師聯繫。
- 想知道好眠師更多育兒、睡眠分享,歡迎加入免費電子報,每週一我都會分享有料實用的概念給你
- 想要有系統地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歡迎購買好眠學苑課程,一起加入培育「好眠寶寶」
- 想吸收更多寶寶睡眠知識,可以追蹤好眠師 IG(圖文為主)和 Podcast「好眠寶寶,自信媽咪」
- 想了解睡眠諮詢的過程和故事,可以購買好眠師與親子天下合作的新書「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建立育兒信心,讓你和0-6歲孩子睡飽睡好」(電子書同步在 Kobo & Readmoo 上架)
關於好眠師
好眠師姜珮(Peggy)是好眠寶寶・寶貝的睡眠顧問創辦人,由美國家庭睡眠學會(Family Sleep Institute)和 國際嬰幼兒睡眠顧問(IACSC)認證的寶寶睡眠顧問,協助你解決各階段孩子的睡眠問題(包含夜醒、哄睡、睡眠不足等),建立孩子的健康睡眠習慣。
想了解更多嬰幼兒睡眠知識?好眠學苑 開課囉!
好眠學苑 I 官方網站 I IG I 臉書粉專 I Podcast I 訂閱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