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夜醒必讀文
讓寶寶一夜好眠,聊聊催狂魔等級的「頻繁夜醒」
2022 Feb 08 睡眠基礎 新生兒(0-4個月) 嬰幼兒(4-18個月) 學齡前(18個月以上)
夜醒是爸媽最頭痛的問題,大概 80%來做諮詢的理由都跟夜醒有關,新手爸媽第一年的願望「睡過夜」絕對榜上有名,剛當媽的時候,小蘇打連睡個5-6小時,我就開心的貼文分享,好比中樂透一樣,覺得自己出運了(結果只有一天的美好時光)。
夜醒的多種樣貌:頻繁夜醒、夜醒久、夜驚、夜晚躁動..
關於夜醒,有很多種樣貌。從時間來分,上半夜夜醒,和下半夜夜醒的情況就不太相同。從頻率來分,也有一晚1-2次,或是每30分鐘夜醒。從長度來看,也有一次夜醒1-2小時以上,或者是迷迷糊糊醒來,又很快睡回去。從強度來看,有驚天動地尖叫大哭,或是微笑起來玩耍(爸媽笑不出來)。從睡眠問題來看,有夜醒久、頻繁夜醒、夜驚、夢魘、睡不安穩(躁動)、早醒等等...
昨天接受一個育兒雜誌訪問,被問道:「好眠師,小孩夜醒該怎麼辦呢?」這背後有很多細節要釐清,要看夜醒類型、小孩月齡等等.... 雖然有些人會說:「不管是什麼夜醒,做睡眠訓練讓孩子練習自行入睡就對了」。
的確,自行入睡是改善很多睡眠問題的關鍵因素,但並不表示,所有的夜醒都只靠自行入睡就能解決。事實上,不少自行入睡的孩子,依然會夜醒喔!
原本睡得好,近期卻頻繁夜醒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頻繁夜醒」這個類別,頻繁夜醒比較常發生一歲以內的寶寶身上。大寶寶不是不會發生,只是機率比小寶寶低一點。
對照顧者來說,頻繁夜醒就像是催狂魔等級,把爸媽一整天的精力都給吸走。大人與孩子的「睡眠週期長度」不同,當孩子在週期醒來需要哄睡時,大人正處於熟睡期。熟睡期醒來是很痛苦的,尤其這段睡眠是恢復我們白天體力、細胞修護的重要時光。各位夜醒的爸媽是否同意「孩子的夜醒對於爸媽最難熬的不是睡得少,而是在深層睡眠時被喚醒」?有些長期在熟睡時被喚醒的家長,最後甚至對入睡有恐懼,或者是心理壓力讓爸媽更淺眠,以便隨時被寶寶「召喚」
通常孩子發生頻繁夜醒時,姜珮會先問一件事:「是近期才發生的嗎?還是已經存在很久了呢?」如果是原本睡得好的寶寶,最近才頻頻夜醒。這種「開倒車」的情況,通常與以下原因有關:
1. 生理因素
孩子的身體有沒有不舒服呢?每當孩子有「異於平常的情況時」,好眠師都會建議要先檢查孩子的身體狀況。有沒有感冒?有沒有腸胃不舒服?吐奶溢奶情況是否增加?皮膚鼻子有過敏的跡象嗎?寶寶睡覺時呼吸是否通暢?容易脹氣嗎?
好眠師遇過一個家庭,寶寶原本睡得不錯,但突然入睡掙扎、夜醒頻頻,開門見山就說要做睡眠訓練。但我諮詢後,發現孩子近期才開始吃副食品,而且會一直排氣。所以請爸媽先看醫生檢查。後來抓到是腸胃不舒服,根據醫生建議後改變副食品的內容後,睡眠問題也神奇改善,連諮詢都不用做了。
所以,有時候我們以為的睡眠問題,可能是孩子在跟你說他身體不舒服的訊號啊~
2. 過度刺激
過度刺激有很多可能,寶寶沒有像大人一樣見過這麼多「世面」,周遭的每件事情對他們來說都很新奇。小到寶寶終於看到下班回家的爸爸,或者是逢年過節時,遇到好多親戚,大家輪流抱一輪。第一次上寶寶課、第一次出門等等,對大人來說稀鬆平常的事情,對寶寶卻是「生平第一次」無比的大事。
這些活動對寶寶的大腦來說都是種刺激,也有可能導致頻繁夜醒。不過爸媽不需要擔心到把孩子關在家不敢出門,因為刺激是一體兩面的事,也只是短期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
3. 受到驚嚇
受到驚嚇也是類似過度刺激,只是影響時間會久一點。有可能白天遇到什麼事情,曾經讓孩子「很緊張」,有點像我們長輩說到的「驚到(台語)」。即便當下安撫好,寶寶的身體或潛意識還記得,在夜晚時顯示出來。常見的表現是突然大哭尖叫,像是夜驚一樣,搞得爸媽也很緊張。這個原因也很常在小童、大童身上看見,通常也會伴隨著「抗拒入睡」。
這裡請注意,當我們在看「刺激」和「驚嚇」這件事的時候,要站在小孩的角度。因為對小寶寶來說,我們認為很小的事情,在寶寶眼中是不一樣的。比方說玩飛高高、小狗突然汪汪叫等等....
而對小童來說,有些驚嚇是來自大人的言語。可能是爸媽吵架,或大人的玩笑話(不乖就把你送給誰、沒穿褲子小雞雞會飛走等等)。孩子內心產生恐懼,間接影響睡眠。
延伸閱讀:要了解各個月齡的孩子可能會恐懼什麼,參考「不同年紀的孩子會害怕什麼?」
4. 接觸3C產品
有個原因我想特別拿出來說,就是3C產品。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電視、手機、iPad 等藍光會影響睡眠。正常情況褪黑激素會在夜晚大量分泌,以幫助人入睡。藍光會誤導大腦中的松果體,干擾褪黑激素分泌,導致我們睡得差,這點對大人小孩都有影響。
現代有些家庭的電視無時無刻都放著,寶寶在客廳爬來爬去。又或者是邊抱小孩邊滑手機,即便寶寶沒有直視3C產品,這些光線也會干擾到孩子。
好眠師姜珮近期進修孩童焦慮的心理學課程,裡頭特別提到科技產品對孩子的情緒、睡眠都有蠻大的影響。當然就現實來說,我們很難完全杜絕3C產品(這也沒有必要),但是儘可能在睡前1-2小時,避免孩子接觸,對睡眠品質的提升也有幫助!
延伸閱讀:規律作息相關文章
5. 作息不對
當作息不對、孩子過累,也會導致頻頻夜醒。這個也是好眠師諮詢的重點,有太多家庭是因為不適合的作息,而導致睡眠問題。即便爸媽已經照這個作息實行很久,也不代表適合現階段的寶寶。因為寶寶的睡眠在前兩年變化很快,他們的作息也要因應月齡成長
習慣性的頻繁夜醒
如果孩子的頻繁夜醒已經維持一個月以上,爸媽也確認過上方提到的五個原因,那麼通常跟「習慣性的睡眠依賴/連結」有關。
睡眠依賴的意思是,孩子入睡接覺時,需要靠外在的哄睡機制,才有辦法睡回去。這個哄睡機制,可能是大人的陪伴、拍拍、抱搖、奶、唱歌、抓媽媽頭髮等等... 所以當孩子半夜在一個睡眠週期結束,要跳到下一個睡眠週期時,會尋找平常的入睡/接覺工具來幫助他睡回去。
延伸閱讀:孩子睡不安穩,談睡眠週期
對於這類型的睡眠問題,自行入睡和接覺練習幾乎是必走的流程。這裡說明一下:自行入睡是改善頻繁夜醒的「基礎」,我們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培養更進階的「接覺」能力。有接覺能力,寶寶才能在睡眠週期醒來的時候,自行睡回去。當這個技巧純熟時,就能接覺得越來越順暢,彷彿一覺到天明。
所以,光是練習自行入睡無法單純改善頻繁夜醒,如果爸媽還是用哄睡方式幫孩子接覺,夜醒就會繼續存在。
自行入睡的先決條件
在台灣,可能是百歲書的關係?!很多爸媽聽到自行入睡就會聯想到「放孩子在床上哭到睡」的cry it out 而因此心生排斥。事實上,讓孩子學習自行入睡/接覺不是只有這種方法,而且爸媽要做得事情可多了。如果只是讓孩子哭到睡,平常好眠師的文章都白寫,以下提供幾個在操作前一定要確認的提醒:
1. 孩子的月齡&生理狀況:
矯正年齡須滿4個月,孩子無生理疾病或不適。如果有疑慮,請先諮詢醫生,不要自己判斷。
2. 環境十分安全:
這點非常重要,孩子必須在獨立嬰兒床,而且床內清空。環境不夠安全的情況,千萬不要讓孩子練習自行入睡。放床時仰躺,不要趴睡這些都是基本條件。目前我還沒看到安全且合格的呼吸偵測,請家長不要依賴這些產品讓孩子趴睡。
3. 合適的睡眠環境:
4個月以上的孩子會越來越難「隨處而睡」,孩子對外界環境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台灣家庭常見放了過多防撞物品,這反而增加嬰兒床的危險性。先確認家中的睡眠環境是不是有這些干擾因子,我們盡量打造「安全且無聊」的睡眠環境。
以上三項至少要做到,我們才讓孩子練習自行入睡。另外要提醒小月齡寶寶調整的誤區:自行入睡並非等同戒夜奶,8個月以內的寶寶的生理上可能還需要夜奶。練習自行入睡,也可有合適的夜奶次數,兩者之間不衝突。
延伸閱讀:自行入睡
頻繁夜醒今天就先討論到這裡,有機會我們再來聊其他夜醒類型。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孩子睡得好嗎?如果有夜醒,是屬於哪類型的夜醒呢?
每週一發送電子報,好眠師姜珮陪你聊睡眠、育兒、自我、工作
https://www.subscribepage.com/mybabyzzz
好眠線上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