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家庭適合規律作息,哪些適合固定呢?
規律作息,會比固定作息來得適合多數家庭
2021 Jul 26 睡眠基礎 新生兒(0-4個月) 嬰幼兒(4-18個月) 學齡前(18個月以上)
當爸媽之後,視週休二日為一片浮雲,每天24小時 on call。爸媽的「休息」單位不適用「日」來計算,而是要 把握時刻喘息的機會,安插在每天的生活中。
這時候,睡眠的「節奏感」就很重要
因為只有孩子熟睡時,爸媽才能好好放鬆、專心的做某件事。如何抓到寶寶的睡眠節奏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了解睡眠發展」&「小睡的規律」,我們才可以合理推估睡眠時間。而不是每天像摸彩一樣,等著寶寶開獎今天是好睡、還是不好睡的日子。我這裡說的是「節奏感(規律)」,而不是「固定作息」
為什麼 Peggy 從來不貼作息表?因為多數的孩子不可能每天照著作息表操課。僵硬的作息,是讓時間掐著我們走,而讓育兒生活備感壓力。所以規律作息,會比固定作息來得適合多數家庭。
為什麼是規律,而不是固定?
1. 寶寶變化快 1.5~2歲以前的孩子,會經歷多次的睡眠轉換、作息變化,大約每隔1-2個月就需要調整,新生兒則是每2-4週就有變化。
2. 小睡不穩定 許多寶寶(尤其是小月齡)小睡還在建構,時長時短,或是通通都很短,短小睡的狀況固定作息不容易。
3. 造成育兒壓力
這是 Peggy 個人的觀察,不少研究或落實作息的台灣家庭,已經是育兒很認真的家長。再加上我們的工作文化注重 KPI,固定作息有時候會導致不必要的壓力。比方說追著寶寶有沒有在時間點睡著、睡了多久、一週達成幾次?!(紀錄是好的,但沒必要每天紀錄)
凡事走到極端都不好,為了讓孩子在時間點睡覺,照顧者直盯著時鐘看,或是不好安排戶外行程,對大人小孩都不是好事。雖然睡眠很重要,但育兒不是只有睡眠而已
「固定作息」比「混亂作息」還好
講了這麼多,可能會讓人以為 Peggy 是反對固定作息的。不是喔!「固定作息」還是遠比「一片混亂沒有作息」還好。我想說的是,規律會比固定來得適合多數家庭。我諮詢時,對於某些家庭還是使用固定作息而且運作順利。如果符合以下兩點,固定作息就適合你的家庭:
1. 寶寶的生理時鐘很固定也穩定 2. 照顧者喜歡固定行程的育兒方式
無論是固定作息,還是規律作息,都可以讓育兒生活更有預期&規劃,照顧者跟寶寶都能從中找到安全感。
規律的作息就像參加一場音樂會
你可以想像安排作息就好像參加一場音樂會,我們從節目單知道大致的曲目是什麼。第二樂章結束之後,是中場休息,接著是下半場演出。我們可以預估中場休息發生在某個區間,但不能保證幾點幾分這首曲子會結束。曲目是固定的、音符也是一樣的。但每次彈奏出來的旋律&氛圍卻有不同。
音樂會的比喻也很像寶寶的睡眠,即便偶爾會走音,但只要爸媽穩穩地指揮,還是會回到正軌。要記住父母的角色是指揮者,而不是演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