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怪自己,孩子好不好睡跟天生氣質有關
你沒有做錯什麼,有些孩子就是睡不好
2025 May 30 睡眠基礎 好眠師聊聊天
好眠師常遇到家長們(通常是母親)找我諮詢時有強烈的自責感,不斷質疑、責怪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才會讓寶寶睡不好?!這些媽咪已經因為孩子的睡眠問題身心俱疲,我看得好心疼,都忍不住在電腦彼端大吼:STOP! 請停止責備自己!看看你們的行程,各各都是超級英雄。
不需要怪自己,孩子不好睡跟天生氣質很有關係
好眠師這次來聊聊為什麼別家孩子很快睡過夜,但你家的不行!
1. 好不好睡,是天生的
根據美國睡眠專家 Dr. Marc Weissbluth 的研究,嬰兒的睡眠狀況與先天氣質密切相關。有些寶寶天生就屬於「容易入睡、夜間連續睡眠時間較長」的類型;而有些寶寶則比較敏感、易驚醒,入睡與續睡都需要更多的幫助與練習。隔壁家的孩子睡得好,不代表父母「做對了」什麼事,很大的機率是他比較幸運生到重眠的孩子。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怎麼哄都不好睡,不代表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生了一個需要更多協助才能入睡的寶寶。這不是你或寶寶的錯,而是他的特質。
你們沒有比較差,只是你的孩子需要點時間學習自己睡回去,僅此而已!
2. 爸媽自己很好睡
即便是成人,一晚之中也會醒來好幾次,只是我們通常不記得。人的睡眠本來就是好幾段睡眠循環,尤其剛出生的孩子的週期更是短暫。
有些爸媽天生是睡眠好手,寶寶夜醒他們沒發現,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學會回去睡,這些爸媽也會誤以為「我們家寶寶天生很好睡」(這是另一種幸運)。
我們在睡眠引導真正的目標不是讓寶寶整夜不醒,而是讓孩子習慣自己再睡回去,慢慢縮短夜醒時間,提升睡眠品質。
3. 歪打正著,爸媽的回應方式符合睡眠訓練
你一定聽過有些爸媽說:「我沒做什麼,他就自然會自己睡了。」其實,這有可能是爸媽無意中做了某些原則的行為:
- 沒有立即回應寶寶的每一次哭聲
- 入睡過程中沒有依賴奶睡、搖睡等入睡輔助
- 保持穩定的作息與環境
這些方式符合 Kim West(Sleep Lady) 提倡的「溫和漸進式」睡眠協助法,可能不經意就讓孩子學會了自我安撫。
但這不代表你做得不好,而是:有些爸媽不自覺得在訓練他的寶寶,而且剛好用對了方法。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起點問題。
4. 睡過夜的定義不一樣
有一次我問了幾位爸媽:「你家寶寶幾個月大開始睡過夜?」得到的答案從「五小時」到「十二小時」都有,也有人是以爸媽的睡眠時間來計算,還有人只是說某天寶寶剛好沒醒就算是睡過夜。
所以每一位家中口中的睡過夜,其實在定義上有很大的差距。了解這點,你就不會輕易地陷入比較焦慮。
5. 沒睡過夜的不敢講
這是我最想說的話。我在作為實習顧問時,曾經在國外媽咪社群貼出免費個案諮詢,引來不少母親留言他們什麼都沒做孩子就睡得好,單從留言來看每個寶寶都天生很會睡。
結果事實上,我接到許多私人訊息,這些孩子睡不好的媽媽沒有一個浮上檯面,他們選擇隱性的默默承擔痛苦,甚至自責不安。或許當他們拋出求救訊號時,反而會被貼上標籤、甚至被良性勸退嗎?這我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冰山底下才是真實的樣貌。
而我相信在比較氣氛濃厚的東亞育兒環境中,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更為嚴重。但我敢肯定你不是唯一一個還沒睡過夜的家庭。很多人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看看好眠信箱就知道了,每天都好多求救信件)。
睡眠是本能,但習慣養成需要時間
Dr. Jodi Mindell 提過:「睡眠是發展歷程的一部分,就像學走路、學吃飯一樣,需要練習與環境支持。」這代表每個孩子都有潛能睡得更好。
這也跟好眠師的經驗相符合,睡覺是本能,每個寶寶都有「潛能」好好睡,而且他們也「需要」足夠的睡眠。只是每個孩子習得的方式不同。有些孩子需要更多陪伴,有些需要更多空間,有些只需要你放下自責,一起把全家人的狀態調整好。
爸媽這條路很長,別讓短期的挫敗擊潰你的信心!

參考資料:https://sarahockwell-smit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