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最深的教育是氣氛,不是規則
爸媽好,小孩才會好:不委屈的親子關係
2025 Apr 30 睡眠基礎 新生兒(0-4個月) 嬰幼兒(4-18個月) 學齡前(18個月以上) 好眠師聊聊天
曾經有一位媽媽在諮詢結束後默默地說:「我知道我該讓孩子早點睡,可是說真的,我自己好像也沒力氣面對那段時間。」
我當下沒有立即回應,但這句話一直在我心裡咀嚼。
我們常以為育兒的關鍵在「做對了什麼」,但很多時候,孩子的混亂,其實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的失序與枯竭。當我們自己都快撐不下去了,怎麼還能溫柔地接住孩子?
你不穩,孩子怎麼穩?
許多爸媽在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孩子怎麼又這樣」,卻少有人願意停下來問:「我最近,還好嗎?」
這不是要你把錯都攬在自己身上,而是提醒「孩子的情緒與狀態,其實非常仰賴照顧者的能量」。
當我們身體過勞、內心匱乏,孩子自然也會「不安穩」。而當我們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情緒有出口,孩子也會在你的穩定裡,感到安心。
這並不是情感上的直覺說法,心理學研究也有明確的證據支持。2021 年一項發表於《Child Development》的研究指出,父母的情緒穩定性與自我調節能力,與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密切相關。當父母感受到高壓與焦慮,孩子出現情緒困擾與行為問題的機率也顯著上升。
我們不必「為了孩子」而放棄自己
成為爸媽之後,很多人以為自己要「捨棄自我」才能當個好父母。但這條路太多人走過,結果卻是「愈來愈累、愈來愈沒有耐性,最後表現出來的樣子已經不是心裡的愛」。
我們不要讓孩子背負我們的犧牲感長大,而是要讓他們知道「愛是一種流動,而不是壓力」。
你越能好好照顧自己,越能用健康的方式去愛別人。
就像有媽媽說:「我為了陪小孩睡,每天晚上都躺著刷手機刷到睡著。」她覺得這樣很慚愧,說自己變懶了。
但我看見的,是一個累壞了的靈魂,在用手機麻痺自己、短暫逃離日復一日的辛苦。
你不是懶,只是太久沒被好好照顧。
我們常把焦點放在奶有沒有喝夠、有沒有乖乖睡覺、作息有沒有規律,但其實最該被照顧的,是那個撐起這一切的大人。爸媽該先問自己
你的飲食規律嗎?
你有睡飽嗎?
你今天有笑嗎?
你還記得你喜歡什麼嗎?
如果沒有,也沒關係。不是責備,而是邀請你從今天開始,把自己重新放進照顧的清單裡。因為你值得。也因為,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快樂的你。
家庭裡最深的教育,是氣氛,不是規則
我們都會焦慮孩子未來會不會好,但「好」的定義是什麼?考上好學校?進入好公司?賺很多錢?還是懂得愛人、愛自己、愛生活?
孩子從爸媽身上學到的,不是你教什麼,而是你怎麼活。
你怎麼面對壓力,你如何處理失敗,你能不能在人生不如意時,仍記得自己值得被愛。這些孩子都看在眼裡,不自覺得作為榜樣,也這樣子長大。
所以當爸媽願意先穩住自己,其實已經在教孩子「什麼叫做真正的穩定」。
很多父母在育兒路上感到挫敗,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追尋「正確解法」,卻忘記問「這樣的日子,是我想過的嗎?」
你不需要當一個完美的父母,而是接受自己有多種身份。我們是爸媽、是兒女,也是自己。當爸媽不可能一直都很順利,也不可能每一個育兒決定都會正確(即便是好眠師的女兒,也有不好睡的時候)。
爸媽穩了,全家才會好
如果你正在面對一個難搞的孩子、一個混亂的家庭狀態、一個不知道怎麼調整的生活模式,不見得要先急著解決問題。
先回到你自己~~
好好深呼吸、吃一頓飯、和朋友聊一聊。做一點點讓你舒服的事,讓你覺得「我不是只有育兒」,讓自己先稍微穩定一點點。穩定不是完美,是每一天都有撥一點點時間照顧自己。
因為爸媽好了,孩子才會真的好。
- 想知道好眠師更多育兒、睡眠分享,歡迎加入免費電子報,每週我都會分享有料實用的概念給你
- 想要有系統地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歡迎購買好眠學苑課程,一起加入培育「好眠寶寶」
- 想吸收更多寶寶睡眠知識,可以追蹤好眠師 IG(圖文影片為主)和 Podcast「好眠寶寶,自信媽咪」
- 想了解睡眠諮詢的過程和故事,可以購買好眠師與親子天下合作的新書「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建立育兒信心,讓你和0-6歲孩子睡飽睡好」(電子書同步在 Kobo & Readmoo 上架)
關於好眠師
好眠師姜珮(Peggy)是好眠寶寶・寶貝的睡眠顧問創辦人,由美國家庭睡眠學會(Family Sleep Institute)和 國際嬰幼兒睡眠顧問(IACSC)認證的寶寶睡眠顧問,協助你解決各階段孩子的睡眠問題(包含夜醒、哄睡、睡眠不足等),建立孩子的健康睡眠習慣。
想了解更多嬰幼兒睡眠知識?好眠學苑 開課囉!
好眠學苑 I 官方網站 I IG I 臉書粉專 I Podcast I 訂閱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