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兩個孩子一起睡? 雙胞胎、小月齡、大孩子情境
2025 Nov 11 睡眠基礎 新生兒(0-4個月) 嬰幼兒(4-18個月) 學齡前(18個月以上)
家中有雙寶以上的家庭,等寶寶們月齡大些時,可能會開始煩惱家中房間配置,考慮要不要讓孩子們同房。這篇文章好眠師就來分享手足同房的時機和不同年齡的情境準備喔!
什麼時候適合開始同房?
一般來說我會建議一歲以上在考慮手足同房,主要有幾個原因,這些也會是同房成功的基礎:
1. 孩子們能自行入睡
在考慮同房之前,最好每個孩子都已經習慣自行入睡,這是關鍵第一步。如果孩子需要依賴拍哄、奶嘴或親餵才能入睡。當他夜醒時,就容易因為聲音或動作干擾到同房的手足。
2. 安全睡眠空間
美國兒科學會強調一歲以內的嬰兒必須擁有自己獨立的睡眠空間,不能與爸媽或手足同床,這是為了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就算孩子已經超過一歲,也特別需要檢查房間內所有可能影響安全的擺設。例如:電線、、窗簾繩、插座和不穩固的家具。
3. 避開壓力期
請盡量避開在重大生活轉變的前後兩個月內進行共房,例如:剛迎接新生兒、正在戒尿布、開始上學或正在生病。避免孩子一時之間改變太多增加壓力。
情境一:嬰兒與幼兒/大孩子共房(年齡差距大)
這是比較挑戰的組合,寶寶因為兩者的作息、睡眠總量和生理需求差異最大。假如真的因為種種原因小嬰兒需要和大寶共房,提供幾個黃金建議。
1. 錯開入睡時間:
可能很多家長會希望能同步孩子們的入睡時間,但如果兩個孩子的睡眠需求差異大,同步入睡反而容易有干擾,尤其容易影響大孩子的深層睡眠。
-
流程建議:
-
先安頓小寶: 讓睡眠總時數需求更高、生理機制更規律的嬰兒或幼兒先進行睡前儀式,並讓他們在房間內入睡。
-
大寶儀式分區: 將大孩子的洗澡、睡前故事等儀式移到房間以外的空間(主臥)。
-
靜悄悄地潛入: 等待小寶進入深層睡眠(約 15-30 分鐘,呼吸趨於平穩),再帶領大孩子靜悄悄地進入房間,上床睡覺。
-
2. 房間配置與干擾緩衝
-
使用白噪音機:小寶寶的睡眠較淺,容易發出聲音,假如大寶因此會被影響,可以試試看使用白噪音機。請將白噪音機放置在兩張床的中間,音量調至像淋浴聲(約 50分貝),並持續開啟整晚。白噪音的持續性聲音能有效緩衝彼此的哭聲、咳嗽聲或翻身聲,防止淺眠的孩子被吵醒。
-
製造假分房: 利用房間隔板、書櫃或厚重的窗簾來創造視覺上的「獨立區域」。這樣能減少孩子睡前或醒來時的眼神交流和互動,也能讓大孩子有被尊重和擁有個人空間的感受。
3. 夜間干擾應對:堅定且不互動
當嬰兒夜醒時,爸媽儘可能迅速安靜地處理。我們可以事先在白天時告訴大寶,如果弟妹半夜起來,請他繼續躺好。這是爸媽的事情,他只要睡覺就好。實際操作時避免與大寶眼神或言語的過度互動,以避免他們完全清醒。
情境二:雙胞胎或多胞胎共房(年齡相近)
雙胞胎雖然照顧上更勞心,但在睡眠上反而有「共同成長」的優勢。尤其如果要執行睡眠引導,雙胞胎也適合同房同時操作。
1. 作息儘可能同步
盡可能地將雙胞胎的飲食、入睡和醒來時間同步。即使一個孩子小睡提早醒來,也可以先安靜等待 5-10 分鐘,觀察他是否能自行接覺,若不能,也需將他帶出房,準備喚醒另一個孩子,以避免作息差異太大。
2. 睡眠環境準備
-
會需要兩張嬰兒床,即使是雙胞胎也不建議同床。將兩張嬰兒床盡可能分開,可以對稱擺放在房間的兩側。
-
由於雙胞胎一開始容易互相影響,尤其是有一個好睡,另一個不好睡的話。白噪音的音量可以稍高,來降低吵醒狀況。
情境三:兩個大孩子共房(皆已脫離嬰兒床)
這個階段的挑戰主要是從生理需求轉為行為、情緒與界限管理。
1. 環境優化與情感支持
-
玩具的收納管理: 這點是許多父母的雷區。請務必將所有高刺激性或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玩具鎖在帶門的櫃子裡或移出房間。讓孩子不容易被玩具吸引,減少刺激源遠比制止他們玩還來得容易。
-
個人化角落: 雖然房間是共用的,但利用書櫃、顏色或小地毯來劃分各自的「個人角落」,能滿足大孩子對隱私和獨立性的需求,減少「侵犯」彼此空間的爭吵。
-
解除手足的睡眠責任: 不要對年長的孩子說:「噓!你會吵醒弟弟妹妹!」這會讓他們產生焦慮甚至怨恨。相反地,應該在他們保持安靜的時候多肯定,儘可能用正向的方式取代負面責備。
2. 孩子們的衝突管理:
兩個孩子永遠都有說不完的話,吵不完的架。這塊可以再開好幾堂課來聊都沒有問題,我先提供幾個簡單的方向。-
同房前先建立規則: 在準備同房之前就要設定一個興奮的基調,同時明確溝通同房的規則。讓孩子對新規定有心理準備,執行時會更有效率。
-
提前入睡前的自由時間: 將入睡時間提前 15 到 30 分鐘,給他們一個「互動時間」。讓他們在這段時間內說悄悄話、玩安靜的遊戲。當爸媽聽到他們開始大聲或過度興奮時,就是「提醒熄燈」的訊號。
-
設定起床時間: 設定「可以起床的時間」,用數字中或有綠燈裝置的時鐘會好一點。這能幫助學齡孩子學習在時間到之前,保持安靜地在自己的空間活動,同時也防止另一位孩子被吵醒。
保持彈性
手足同房的過程有可能會反反覆覆,但對孩子來說,也是培養孩子們的親密感、同理心的能力。
-
持續觀察: 觀察孩子們是否有持續出現「過累」的跡象(例如:情緒暴躁、早醒、白天精神不濟)。如果這些跡象持續超過兩週,可能表示同房的安排讓他們睡不好,需要做些調整。
-
靈活應變: 當孩子生病、長牙或經歷睡眠倒退時,可以短暫地將他們分開(例如使用遊戲床在主臥睡幾晚),以保護全家人的休息
- 想知道好眠師更多育兒、睡眠分享,歡迎加入免費電子報,每週我都會分享有料實用的概念給你
- 想要有系統地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歡迎購買好眠學苑課程,一起加入培育「好眠寶寶」
- 想吸收更多寶寶睡眠知識,可以追蹤好眠師 IG(圖文影片為主)和 Podcast「好眠寶寶,自信媽咪」
- 想了解睡眠諮詢的過程和故事,可以購買好眠師與親子天下合作的新書「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建立育兒信心,讓你和0-6歲孩子睡飽睡好」(電子書同步在 Kobo & Readmoo 上架)
關於好眠師
好眠師姜珮(Peggy)是好眠寶寶・寶貝的睡眠顧問創辦人,由美國家庭睡眠學會(Family Sleep Institute)和 國際嬰幼兒睡眠顧問(IACSC)認證的寶寶睡眠顧問,協助你解決各階段孩子的睡眠問題(包含夜醒、哄睡、睡眠不足等),建立孩子的健康睡眠習慣。
想了解更多嬰幼兒睡眠知識?好眠學苑 開課囉!
好眠學苑 I 官方網站 I IG I 臉書粉專 I Podcast I 訂閱電子報
|